音樂‎ > ‎

認識影片數位音效

張貼者:2012年4月17日 凌晨4:43Bryan Fan   [ 已更新 2014年2月18日 凌晨12:31 ]
非常好的文章,Bryan歸類備忘一下~~~123



Dolby Digital
是美國公司杜比實驗室公司開發的技術,是著名的有損數據壓縮的多媒體儲存格式。

杜比數碼(Dolby Digital),或稱AC-3,是普遍的版本,可以包括多達6個獨立的聲道。最知名的是5.1聲道技術。在5.1聲道技術中,5代表著5個基本聲道,獨立連接至五個不同的喇叭(20至20,000 Hz),分別是右前(RF),中(C),左前(LF),右後(RR),左後(LR);而1則代表1個低頻聲效,連接至低音輔助喇叭(20至120 Hz)。

與此同時,杜比數碼格式也支援單聲道及立體聲輸出。第一部使用杜比數碼編碼技術的電影是1992年推出的《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第一套以杜比數碼編碼技術的家用式鐳射影碟是1995年推出的《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DTS,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由DTS公司(DTS Inc., NASDAQ:DTSI)開發,為多聲道音訊格式中的一種,廣泛應用於DVD音效上。其最普遍的格式為5.1聲道。與杜比數碼為主要競爭對手。要實現DTS音效輸出,需在硬體上及軟體上符合DTS的規格,多數會在產品上標示DTS的商標。

DTS公司的初期創辦者之一是電影導演史提芬史匹堡,他在公司成立之前,感到當時的戲院音響系統已經水準不再,及認為在音響品質是最重要的大前提下己不再理想。DTS音響格式於1991年研發,比另一主流格式---杜比實驗室的杜比數碼晚四年面世。DTS的最普遍及基本的聲道配置為5.1聲道,和杜比數碼的配置相近,都是把五條主要(全域)聲道和一條低頻聲道作編碼。

注意的是,不論編碼器和解碼器都支援不同組合的聲道配置(2.0、4.0、4.1等),亦曾以DVD、CD及LD發行。

其他新的DTS標準亦相繼出台,包括支援6.1聲道的DTS-ES。DTS在多聲道戲院音響上的主要競爭者為杜比數碼及SDDS,但在家用上僅為杜比數碼。DTS的面世電影為史匹堡1993年作品《侏羅紀公園》,在杜比數碼《蝙蝠俠歸來》發布後略少於一年後面世。另外,《侏羅紀公園》亦成為首部有DTS音軌的家庭音像(面世於1997年1月),在杜比首部家庭音像(雷射視盤格式的《燃眉追擊》發佈於1995年1月)面世兩年後發布。

DTS於2008年5月將戲院音響部門售予Beaufort California Inc.,即之後的Datasat Digital Entertainment,在戲院上DTS改稱為DATASAT Digital Sound。DTS公司則繼續專注於家庭影院音響技術的研發。
印有四種格式音軌的拷貝底片─(左至右)SDDS(邊緣藍色條)、杜比數碼(片孔間的灰色格子)、光聲聲軌(兩條白線)及DTS時間碼(破折線)

在戲院用途上,DTS資料以特別編製的時間碼,以光學印片機複印在底片上。光學式LED閱讀器讀取時間碼後傳送至DTS處理器,來作聲畫同步。一片標準CD-ROM中壓縮音訊實際的位元率為1103 kbps。處理器亦負責讀取DTS光碟中音訊的角色,新式處理器更可載入3片CD-ROM,或以硬碟作儲存。另外印製的時間碼內含元資料,以資識別,以防當錯的光碟載入後被誤讀。

基於以上先天因素,DTS以CD-ROM儲存音訊,比起杜比數碼有更多細緻的資訊、更為清析。音訊和時間碼的分離,免除了底片損毀等於音訊損毀的風險,但底片時間碼一旦損毀,變相不能把光碟內的音訊播放出來。




DOLBY DIGITAL PLUS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HD-DVD/BD等HDTV時代,杜比公司推出了全新的DOLBY DIGITAL(以下文中簡稱為DD)PLUS音效格式。該格式最高能夠支持多達13.1聲道的環繞聲音效,而最低能夠支援7.1聲道。

新一代的DD PLUS的流量(碼率)在32Kbps-6Mbps之間,比傳統的DD96Kbps-640Kbps的流量相比較要寬廣了許多。同時杜比對DD PLUS做了細分,高流量的DD PLUS音效將用於以HD/BD光碟媒體的影片中使用,而流量較低的DD PLUS音效將用於電視臺的電視信號傳輸,不過DD PLUS的低流量音效也能有極強的音質表現,32Kbps的DD PLUS與DD 96Kbps的音質等同。

DD PLUS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支持多達13.1聲道的環繞音效,同時為了相容5.1聲道的音效,DD PLUS採用了強制解碼功能,將5.1聲道虛擬成能夠為其所用的7.1聲道,並且能夠保證流量最高6Mbps,如果用戶只有兩支喇叭的話DD PLUS還能夠將多聲道聲音混為2聲道,不過該格式目前還沒有能夠支持它的影碟機或擴大機上市銷售,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產品能夠重播出採用該格式錄製的碟片,而讓人沮喪的是採用目前市面上的機器播放這種聲音的話只能夠實現640Kbps的固定碼率輸出,而支援該格式的產品要等到2007年左右HD/藍光產品被市場所接受時候才能上市銷售。

按照杜比公司的設想,在未來這種格式投入民用市場之後將通過HDMI和IEEE 1394這兩種介面輸出,而目前影音器材中普遍使用的光纖或同軸介面由於頻寬的限制將不能夠輸出DD PLUS信號,看來未來的影音產品不將僅僅是畫面品質和載體的升級,音頻格式也會同樣升級,新的一輪影音大戰將於愈演愈烈。




DOLBY TrueHD
杜比®TrueHD是專為新一代光碟媒體所開發的下一代無損壓縮技術。
配合高清晰度的影像,杜比TrueHD技術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家庭影院體驗,讓您能夠享受與高清晰度圖像一樣令人驚歎的聲音。注意"無損壓縮"!
新特性:
1.100%無損的編碼技術。
2.流量高達18 Mbps。
3.支援多達八個分離式24bit/96 kHz全頻寬聲道。
4.獲選為HD DVD的強制性音頻標準,以及Blu-ray光碟的可選音頻標準。
5.杜比TrueHD技術可以支援八個(7.1)以上的聲道。 HD DVD和Blu-ray光碟目前將其最大的聲道數目限制在八個。




dtsHD
在杜比公司在日本宣佈了其下一代的Dolby Digital Plus之後,DTS公司也宣佈了其最新研發的DTS HD格式,未來的影音市場將會更加吸引人。
未來的DTS HD格式將除了兼顧更高的音質、更多的聲道之外,還將向網路滲透,使得下載的音、視頻內容的聲音也向多聲道發展,同時使得採樣方式更加靈活,不過這些都只能夠依賴於流量較低的DTS HD格式,畢竟寬頻網路的速度限制了傳輸資料流程的頻寬。
    DTS HD的資料流程量完全能夠根據使用者所需要的聲音品質進行靈活的變換,同時通過DTS公司最新的無損壓縮技術,能夠使得DTS的壓縮比例比Dolby Digital更小,而損失的細節和信息量更少,從而提供品質更高的聲音,這也是DTS HD得以向網路滲透的重要砝碼。

與Dolby Digital Plus一樣,DTS HD以7.1聲道為起點,並且最高能夠支持32聲道的環繞聲重播,同時資料流量將達到1.5Mbps以上,取樣頻率從8KHz到192KHz(16/24bit),與目前DVD中廣泛採用的768Kbps取樣頻率比聲音品質將能夠得到大幅提升。
    同時DTS HD技術能夠向下相容,即對其推出的DTS、DTS ES、DTS 96/24等格式都能夠完美重播,也就是通過僅帶有DTS解碼功能的擴大機或DVD影碟機都可以對其進行解碼,對機器的相容性更強,不過DTS HD與Dolby Digital Plus一樣僅能夠通過HDMI介面傳輸。




LPCM(Linear Pulse Coded Modulation)
又稱Uncompressed PCM.就是無壓縮,類似於CD的wav格式和Dolby的MLP技術.LPCM就是線性脈衝代碼調變 (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一種不經過壓縮而錄製音頻的技術,以連續線性取樣的方式擷取類比音訊轉換成數位訊號.聲道有2.0,5.1,7.1這三種,DVD只能運用2.0.現在光碟容量大了,多聲道環繞也開始運用在Blue-ray上.

“DVD時代最多只能承受LPCM 2.0, 因為不壓縮,實在太大了,2.0聲道還能放在DVD上,5.1, 7.1的數據量大了2-3倍,DVD根本免談,只有HD DVD或Blu-ray才有資格,而相比起來,Blue-ray的容量又遠遠超過HD DVD, 因此,目前只有Blu-ray上才能見到LPCM這種巨無霸級別的音軌。 LPCM的流量有多恐怖呢?48/96/192khz採樣頻率,16/20/24bit採樣精度,7.1聲道,最高理論流量192*24*(7+1)=36864kbps= 36Mbps 不過,即便是Blu-ray多半也無法承受這麼變態的流量,不談容量,傳輸速率也很難保證。比較多的應該是48*16*(5+1)=4.5Mbps, 算是比較能接受了。”
發燒略見一斑。BD的LPCM 5.1又分為48KHz/24bit, 48KHz/16bit, 24KHz/16bit...., 現在多為48KHz/16bit。

多聲道的LPCM,一樣僅能夠通過HDMI介面傳輸。






以上資料摘錄自維基百科與HD精研視務所
Comments